走得越远,您越使我思念
——怀念姜维壮教授

期次:第460期       查看:120

敬爱的姜老师离开我们三年了。老人家去世后,一直想写点文字,以作纪念。然而,由于诸事缠身,再加上惰虫不时出来打搅,所以竟未能提笔。近来因为新冠疫情肆虐的缘故,工作稍闲,心绪沉静,终于可以坐下来了。

那是2017年8月23日。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晚上9点多,在从单位往家走的路上,接到姜老师小女儿的电话,说就在十分钟前姜老师走了。

姜老师卧床将近两年时间,尽管有思想准备,但听到这个消息后,还是感到震惊。赶紧跑到街上打车,结果等了二十多分钟也没打上车。赶紧回家开车,等到了医院,已经十点半了。他的儿女们都在,就等着我去见最后一面。由于长期打点滴,姜老师的脸本来很瘦,现在显得充盈了一些。看到姜老师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容,想到老人已驾鹤西去,将来再也无法见面,再也无法当面聆听先生教诲,再也找不到一片宁静的空间去净化心灵,眼泪就止不住往下流。

姜老师是2015年中秋国庆期间摔的。老人家本来身体不错,自己编了一套操,每天早上都要下楼做操,八十多岁时还经常骑自行车出去开会。但最近几年腿部没有力量了,走路不敢抬脚,拖沓着地,小步徐行。人多数都是从腿部开始衰老的,姜老师也是。他是在洗澡时腿部站立不稳摔倒,导致骨折。家人赶紧送到医院,做了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之后的当晚,我去医院看他,当时麻药的劲儿还没完全过去,时而清醒时而迷糊。记得他看着对面的墙,跟我说墙上的画如何如何,其实墙上什么也没有。手术后出现了发烧、肺部感染,老人手术后就怕这些并发症,竟让姜老师碰上了!

从那以后,姜老师就一直没能再下床,时好时坏,嘴里鼻子里插着各种管子,不能吃饭,只能靠鼻饲维持,在医院住一段时间,再回家住上几个月。这一年多里,我到家里看望过几次,也到医院探望过几次。前半程去看他,尽管他不方便说话,但我说话他能听懂,后半程就不太听得进去了,眼睛也多半闭着,师母说你的好学生看你来了,他才睁开眼睛看我一眼。

最后一次见他,是2017年5月29日,当时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我来到他身边,攥着他的手,说起我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和学校的事情,他似乎听懂了,一颗豆大的泪珠从眼角滑落!师母说,只要说起学校和学生的事,他都会有反应。师母也是八十多岁的人了,在姜老师住院期间,她每天或隔天都要由儿女们接送来医院看望。

告别仪式是在8月27日上午。为了能让更多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参加,我建了一个群,很快就凑了20多位。大家在群里深情回忆起姜老师的点点滴滴,一些鲜为人知的小事,更加彰显了老人家的崇高风范和人格魅力,令人肃然起敬。一些在国外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也纷纷表达悼念之情。告别那天,能来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都来了,有的长途跋
涉,从深圳、上海、合肥等地乘飞机、坐火车赶过来,尽管是同门,但好多人是第一次见到。

那天早上,天下起了小雨,可能连上苍也被感动了要前来给姜老师送行吧!学校的领导、老师、学生,以及校外的一些老师也都冒雨前来。我的博士导师陈共教授,尽管也已九十高龄,仍然步履蹒跚被人搀扶着来了。陈老师和姜老师性格相差很大,但交情很深。姜老师住院期间,陈老师就一直想去探望,但考虑到他自己也偌大年纪了,就没敢让他去。今天,两位老友要见最后一面!师母一早就到了,每来一拨人,都要站起来陪着落泪,悲恸不已。告别仪式结束,她挣扎着要再看姜老师一眼、再看一眼!哎,可怜的老人!老两口相濡以沫四五十载,终有一别!

记忆回到1994年。那时的我刚刚结束在老家一年的工作,来到北京,来到中财。尽管中财校园很小,校舍也很破旧,但名气很大。一切都是新鲜的感觉,我要一切从头开始。

姜老师在全国财政理论界是泰斗级的人物,尽管名气很大,但非常平易近人,你都难以想象!第一次去姜老师家里,他跟我讲,做任何事情都要首先考虑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我刚从一个小县城来到京城,感觉这些要求太高了,离我太远了吧?以为是在唱高调,有点接受不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才慢慢理解了,姜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的,与“唱高调”一点关系都没有。在中财,还有不少像姜老师这样的老教授,都在默默奉献,不为名、不图利,当时真的觉得非常伟大。因为以前看到的社会上负面的东西太多,心里一直怀疑国家的发展进步,依靠的是什么?在这里,我找到了答案,他们才是中国真正的脊梁!

姜老师说话总是声音很低,胶东口音很重,尽管我也是山东人,也得仔细听才能听清楚。他很随和,到他面前一坐,心里会立刻很静,不用怎么说话就感觉是一种教育、一场洗礼。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我工作之后,有什么烦心事的时候,一到他面前立即烟消云散,许多想说的话觉得都没必要说了。他很坚持原则,第一次碰上他过生日,我想请他和师母还有师姐们出去吃饭,他说不行,还问我说你哪来的钱啊?我无以应对,从此再不敢提出去吃饭的事。姜老
师给我们上过比较财政学,每次写完作业总要送他修改,他会非常认真,从文字到标点,一丝不苟。在姜老师的帮助下,研究生期间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荣获当时学校的最高奖“涌金奖学金”学术一等奖。

姜老师不仅对他带的学生好,对待其他学生也一视同仁,有不认识的同学有事找到他,他也会不余遗力帮忙。有些准备考研的学生慕名给他写信,咨询如何复习,他会每周抽出一个晚上一一回信。我跟他说这些事情我们可以代劳,他说不可以,不能辜负了人家的信任。有的甚至把钱寄给他,请他帮忙买书,他都亲自去书店买来寄走。有谁能够想到,这可是一个全国著名的财政学大家啊!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也很难相信!

姜老师以国为家的情怀,宽容豁达的性格,严谨谦逊的学风,低调务实的作风,宠辱不惊的风骨,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气度,大概与他卑微的出身和坎坷的经历有关吧。

姜老师1923年12月22日出生于山东黄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4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带着他和2岁的弟弟艰难度日。上完小学六年,家里实在无力供他上学,含泪告别母亲,告别家乡,随亲戚来到沈阳做学徒,那年他才14岁。1946年,他由丹东来到北京,考上了北平华北文法学院经济系。1949年2月进入华北大学,6月分配到中华全国总工会国际部当翻译。1950年调入中央劳动部政策研究室搞翻译和调研,10月参加抗美援朝,被留在东北大区财政部税政金融处搞调研。1953年,被选派赴苏联莫斯科财政学院,成为当时我国唯一的财政学专业副博士研究生。留苏期间,学习勤奋,成绩优异,各门课程均以5分毕业。

1957年学成回国,分配到财政部科研所工作。在1959年开始的反右派运动中,他受到批判,下放到河北正定劳动。1962年平反后主动请调到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工作。1966年文革爆发,他在“群众专政学习班”被关一年多。1969年中财闭校,年底他和师生们到河南“五七”干校劳动。1971年,被调到东北财经学院任教。1978年10月,中财复校,他终于被调回北京。

此后,他先后担任了中央财政金融学院财政系教授、研究所所长、科研处处长,并兼任院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学报副主编、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荣誉院长等职,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姜老师是中国财政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一生著述颇丰,先后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30多部。他创立了比较财政管理学理论体系,他倡导的财政信息要公开、强化财政监督职能、依法理财等思想,目前正大力推进。为表彰他对我国财政科学建设的卓越贡献,在中国财政学会2017年年会上,他被授予“中国财政理论研究终身成就奖”。

姜老师性情高雅,格调高洁,喜欢写诗,曾公开出版《撷美诗稿》和《荣辱诗选》,均题赠于我。我曾仔细拜读过他的诗,每首诗都是他每段经历的真实写照。辞别母亲来到东北后,他把对母亲和家乡的思念写进一首题为《望乡》的诗里:“风甜十里稻花香,山蓝海碧是家乡。云天望断肝肠热,破被湿透泪水凉”。20世纪60年代初期,他在一次回乡探母返京途中写道:“我走得越远,你越使我思念;我见得越多,你越使我眷恋。”1969年离开北京前往河南“五七”干校的途中,他写道:“立冬时节离京城,飘萧风雨送我行。长辞京城眼无泪,归去田园儿时情”,表达了无奈的乐观之情。他从东北调回北京时已经55岁了,自叹浪费的时间太多,发誓要把时间夺回来。诗中写道:“日以分计总嫌短,事以秒争总觉迟。古人以金喻时贵,万金惜换寸光阴。”“风霜雨雪六十载,苦辣酸甜过半生。为人更知时光贵,无我只觉一身轻。”他曾经告诉我,他写的第一首诗叫《我们的季节》,发表在解放前的《太平洋》杂志上,我曾专门跑到国家图书馆去查找未果,遗憾至今。

我从中财毕业工作以后,离学校远了,但每年总会去看望姜老师两三次,他也一直十分关心我的情况。记得有一天,突然接到姜老师打来的电话,他可很少给我打电话的,以为发生什么事了。结果一接电话,他问起我的身体状况,说最近学校一年轻老师突然倒在了讲台上,嘱咐我一定要注意身体。我说挺好的,
您也要注意休息。放下电话,心里久久不能恢复平静,心想您都那么大年纪了,工作那么忙,却还时刻关心着我的情况!他曾多次跟我讲,他最担心学生的有两件事,一是身体不好英年早逝,二是在经济上犯错误,告诫我一定要注意。当他看到他的非常优秀的学生到社会上以后犯了错误,他就十分懊恼,觉得是自
己没有教育好。

当年,毛主席评价白求恩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觉得,姜老师应该可以配得上这一评价吧!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姜老师安息!

(财政税务学院94级校友宋其超)

姜维壮教授财政思想述评

姜维壮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财政学家和财政教育家,是中国财政学科的奠基人之一,荣获中国财政理论界的最高奖项——首届中国财政理论研究“终身成就奖”。他曾担任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名誉院长,先后在财政研究和财政教育战线上奋斗六十余载。

姜维壮教授在长期的财政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财政学术思想,为中国财政学科体系发展和财政改革做出了突出贡献。他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系统论述财政的宏观调控职能,对财政学基础理论和财政学科属性进行了深入思考,阐述了财政如何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完整提出了现代预算管理制度下的财政监督理论,创建了“比较财政管理学”理论体系。他的财政学术思想,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深刻论述了财政理论发展的重大命题,促进了财政学科的繁荣和发展,为党和国家财政经济决策、财政制度法制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姜维壮主要获奖作品

(1)《当代财政学若干论点比较研究》一书于1987年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此书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1991年第二届优秀成果奖;

(2)《自觉运用价值规律是财政理论研究的主要课题》一文获1989年中国财政学会优秀科研作品一等奖;

(3)《财政体制改革理论探索》获1995年中国财政学会第二次全国财政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

(4)《比较财政管理学》获财政部1996年优秀教材荣誉奖;

(5)《财政监督的几个理论认识问题》一文获财政部监督司和《中国财政》杂志社1998年有奖征文特别奖;

(6)《中国分税制的决策与实践》一书获北京市1998年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7)《公共收费研究报告》是其主持的财政部课题,于1998年完成,获1999年中国财政学会第三次全国财政优秀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

(8)《财政支出若干问题成因与对策思考》一文发表于《财政研究》1998年第4期。此文获中国财政学会1999年第三次全国优秀财政理论研究成果特别奖;

(9)《中国当代财政学》一书获北京市2000年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0)《财政改革与制度创新运作指导》一书于2002年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此书获北京市2004年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姜维壮获得的主要荣誉

(1)1983年获评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

(2)1987年获评北京市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

(3)1989年获北京市1989年度优秀教师称号;

(4)1989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5)1989年获全国财政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6)1991年获评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

(7)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8)1995年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

(9)2004年8月获北京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颁发“为下一代健康成长献计献策”活动优秀奖;

(10)2006年获“北京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荣誉证书;

(11)2006年获中国老教授协会颁发第三届“老教授科教工作优秀奖”;

(12)2017年获“中国财政理论研究终身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