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面条的回忆

期次:第362期       查看:74

  清明时节,我乘火车回家,到家时已是夜晚,整个人风尘仆仆,饥肠辘辘。我刚放下行李,妈妈就端来一口锅,我伸头一看,是用萝卜炖鸭汤煮的细面条,一股荆芥的清香扑鼻而来。妈妈说:“专门给你买了荆芥下在面条里。”我一边听,一边埋头吃面。萝卜的清甜已化作汤的回味,流动的暖意盈满胸口。面条是我最爱吃的食物,它承载了我无穷无尽的回忆。
  儿时的我体弱多病,妈妈想让我长得更强壮,于是用一个大搪瓷碗给我盛饭,还立下了一条规矩:不许剩饭。如果剩饭,就会被骂,乃至被揍。吃过面条的人大多知道:面多菜少。如果先把菜吃完了,面就会粘成一大坨;如果先吃面,留着菜,味道又不好。最好是同时吃完面和菜,既没有剩下一口面,也没有余下一筷子菜。经过多次磨练,我终于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食面之人。
  根据我家的一贯经验,炖肉的乐趣有三:一是吃肉,二是喝汤,三是煮面。无论是妈妈拿手的芋头炖鸡、萝卜炖鸭还是清炖大骨,吃剩的汤都要再煮一锅面。面的美味包括面条本身的麦香、配料和汤。因此,我心中最寡淡无味的食物当首推白菜清水挂面,而最好吃的面条莫过于手擀面,还要记得多放青菜和荆芥,多加汤。和面时加入蛋清,吃起来更筋道。吃过面后,还要再盛一碗面条汤,取“原汤化原食”之意。如果吃不带汤的卤面,妈妈通常会另煮一锅蔬菜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种圆圆的小红萝卜,外红内白,既可凉拌、清炒,又可煮美味的汤。除了汤,大蒜和面条也是天生的绝配,正如绿叶配红花、美人配英雄一样。寻常百姓家的精打细算和世俗之趣,都浓缩在这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中。
  而在食面的问题上,南、北之间存在着有趣的差异。北方的面食在外形和口味上比较粗犷,比如又宽又长的河南滋补烩面、切成大丁的陕西羊肉泡馍、筋道的兰州牛肉拉面等。而南方的面食看起来安安静静、袅袅婷婷,如爽口的武汉热干面、清淡的广州云吞面等。我的家乡河南省的大部分地区属于北方,吃烩面用的是大海碗,大得能把脸埋进去。相对而言,南方人吃面的碗比较小巧。在上海旅游时,爸爸和我点了牛肉粉丝汤。看着小巧玲珑的纸质碗,爸爸对我笑道:“先垫垫肚子,当点心吃!”
  到北京读大学后,每当尝到热气腾腾的面条,心中都会涌起无尽的乡情。某一天,我在一家小餐馆点了炸酱面,满怀期待地吃了一口,却吃不惯:口感不筋道,面和菜是分开制作的,嗅不到记忆中面、菜、汤一锅煮的销魂之味。一瞬间,我的思绪已经飞回了故园,眼中充满了无言的热泪。无论是“玉碗盛来琥珀光”的醇厚,还是“莼鲈之思”的炽烈,或仅仅是一碗面条的寻常味道,都刺痛了古往今来的游子之心。无论身在何方,家中的一碗汤面永远是心中的至爱。
  面条不仅美味可口,还蕴藏着深刻的哲理。美好的人生就像面条一样,既粗糙又精细,既寻常又高雅,既平实又温暖。山珍海味禁不住天天吃,面条和清粥小菜可以常常吃,实乃人生真味。作为一个年轻人,我只想拥有一颗恬淡的心。
  (会计学院 15会计硕士 阮慧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