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冬游记 哈尔滨冬游记

期次:第394期       查看:20





  去年秋天,我有幸领略了塞罕坝漫山金黄中衬托的五彩斑斓,头一回感到自己终于来过北方。也正是在那之后才发现,一个人低头走路的时候,确实会错过些仰望天空的机会。于是,我忽然就这么决定了——等到放寒假,要一路向北过冬去。
  和很多生长在温暖南方的人一样,见惯了艳阳高照的晴空万里,便愈加期盼和珍惜下雪的日子。就像认定了那个与众不同的信使吧,见到雪,才觉得真正拥抱了冬天。北京也下雪,只是大多时候细密短暂。学习生活的四年里,最难忘的当属一夜之间将整个校园裹上无暇“棉被”的那一次。簌簌纷飞的大雪俨然一位魔术师掠过天际,树枝、灌木丛、建筑物,清一色都成了一块块松软的雪糕,路面还结了一层滑溜溜的冰壳。都说春雨贵如油,然而酣畅淋漓的冬雪也非随处可见,不如寻一个恰当的时机,觅一处恰好的风景。
  我的目的地是东北最北的省会城市哈尔滨。表弟在那儿上学,正好可以做我的向导,听闻我“就是要来感受天寒地冻”的想法,他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
  时间飞逝,深冬降临,于是我来到了哈尔滨,慢慢游荡,用心感受这里的一切。
  冰雪似乎有不可言喻的魔力,就算雪花没有飘落,就算气温零下二三十度,望着周围仿佛从未消逝的积雪,朝天上呼一口热腾腾的白气,便全然不觉寒冷。下雪的哈尔滨则更令人着迷。纯净的飞雪有时像白纱,不知不觉间笼罩一切,有时又如鹅毛,纷纷扬扬、义无反顾。原来啊,柔美与粗犷,都是这座城市真实的模样。
  冰雪雕琢的容颜,着实与哈尔滨冰雪般的气质相配。这里不愧是为近代最早对外开放的老城,漫步街头的时候,总能从映入眼帘的俄式建筑中窥见历史的足迹。沉沉的天幕与屋顶宛如永恒的白雪交相辉映,更散发出岁月沉淀的味道。
  我们住得离圣索菲亚大教堂很近,抵达的第一天就先参观了这大名鼎鼎的洋葱头建筑。薄薄的积雪像糖霜一样,恰到好处地洒在深绿色圆顶外壳上,越往塔尖越发白得纯净。教堂四周有许多白鸽环绕,人们在教堂前的广场驻足,抬头仰望这些圣洁的精灵。它们时而盘旋,时而静静停歇在教堂的尖角与地面的篱笆上,惬意而自由。当夕阳渐渐收敛余晖,圣索菲亚红褐色的身影也越发显得高大。待夜幕落下,橘色灯火便燃起,将教堂映照得颇具异域风情。教堂内陈列着哈尔滨的老照片和中心区老建筑模型。带领外国人参观的导游用一口流利的英文诉说着发生在这座城市的故事,外国游客们也都神情专注,目光跟随着这些影像记载,频频点头。尽管不再具有最初的使命,圣索菲亚教堂仍然像所有的教堂那样庄严肃穆,游人仿佛受到神圣的洗礼一般,静默地参观,许久地徘徊,在心底与历史对话。
  花了整个上午慢慢游走于省博物馆和南岗区一所小展览馆,我才发现哈尔滨原来像巴黎一样,是一座由中心发散的蛛网状城市。我不禁再次叹服于历史洪流般不可逆转的力量。来这片土地之前我以为知晓这是个怎样的城市,直到亲自前往,用脚丈量,用耳倾听,用眼观察,才真正体会到它独一无二的魅力。今日的哈尔滨,依稀可见曾经的风貌,而那些岿然不动的老古董,又如何不时刻向人们讲述着一座经俄国人建设伊始的城市,一点点的变迁与成长。
  伏尔加庄园远离市区,厚厚的积雪隐匿了道路和湖泊,也随我们前进的脚步发出美妙的咯吱声。世界浑然一体,只留下纯净的本色。在这座风景如画的私人庄园,我们找到了又一段哈尔滨往事。闲逛之余,我们偶遇一个旅行团,便跟随其后,来到一座全木结构的教堂。没想到,庄园里身披无尽洁白的教堂群中,竟有一座那么重要的教堂,历史上的它真实地矗立在老哈尔滨的蛛网中心。圣尼古拉大教堂,记得在博物馆见过,是一座东正教教堂,曾象征着哈尔滨的心脏,礼拜的钟声能传遍城市的大街小巷。我还以为庄园里只是恰好有一座重名了。结果像拼图一般,在导游的讲解中,我得以将建国后的哈尔滨与战时的哈尔滨更紧密地衔接起来。真正的圣尼古拉大教堂在文革期间曾遭到破坏,因其牢固的井干式木构架,破坏者根本没法从地面向上毁坏,最后只能从教堂顶入手,按次序拆除圆木。现在人们能在庄园里看到的缩小版圣尼古拉教堂,是破坏后按照教堂原设计图纸花重资重建而成。实在是一波三折,大概没有比如今尚能“一睹”圣尼古拉大教堂的原貌更让人感到庆幸的了。
  无论如何,历史没有如果,也不会重头再来,使人慨叹唏嘘也好,感怀当下也罢。只不过,风雨终将消散,繁花也总会落尽。没有轨迹永久笔直,正是有了诸多外力的作用,每一个故事、每一段历史才真正存在着,为后人留下值得纪念的原本与真实。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哈尔滨之旅后,我更喜爱这句诗了,既不轻描淡写,也不浓墨重彩。像白描,像历史,也像总有一天要变成历史的当下与未来。在哈尔滨的一周虽然短暂,却非常充实。欣赏过雪落雪晴,品尝过地方美食,拥抱过冰雪世界,也曾缩短与时空的距离,细细品味过一座老城的波澜起伏。
  在踏雪而行的日子里,恍惚中眼前会浮现一位有故事的老人,她在现代都市的寻常街巷中,在墙皮斑驳泛黄的老房子里,在光亮而顶着白雪的交错树枝下,给孩子们哼唱着无名歌谣。那是像《白桦林》一样,平静而悠远的旋律。
  (经济学院 国经管14 段思竹)